近半年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.7%,其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5.2%
教育部昨天还发布了中小学生视力情况抽样调查,结果显示近半年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增加11.7%,其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增加了15.2%,教育部要求新学期开学之后,要控制在线学习的时长,并增加体育锻炼。
今年6月,教育部对9个省区市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在疫情期间视力变化情况做了调研,与2019年调研的数据相比,小学生的近视率增加最多达到了15.2%。
此次调研包括学生上网课时间,平时玩电子游戏时间或者非学习目的,使用电子屏幕的时间,以及户外体育锻炼,还有照明环境和书桌的高度等因素对近视率的影响。 其中在上网课的时候,每天上网课总时长一小时以内,近视检出率是45.8%,一小时到2.5小时的是49.3%,2.5~4小时的是62.4%,超过4小时的是76.7%。非学习目的的看视频时间不超过一小时的1~2.5小时,2.5~4小时,4小时以上的近视检出率分别是50%、58%、63%和73%。相关负责人介绍,看视频看电子屏幕,不管是上网课还是做别的,都对视力产生了非常直接的影响。
对此教育部要求新学期开学之后,中小学要控制在线学习的时长,小学不要超过2小时,初中不要超过3小时,高中不要超过4小时,而且每次连续看视频的时间也都有明确的要求。
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也要出台关于在校期间携带和使用手机的规定,从控制学生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,来帮助学生做好近视防控工作,并确保学生每天超过一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。同时学校老师家长都需要承担起保护孩子视力,严格管控孩子使用电子屏幕的责任。